【城市更新我看見】蝶變紡織谷 看百年老廠房開啟"藝術人生"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李倍 視頻、攝影 張力偉
原創集合店、蹦床公園、手繪涂鴉、集裝箱搭建的藝術空間、主題咖啡、精釀啤酒……這些全新的商業業態的植入,為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八年來,紡織谷不僅搭建了創客的創業大本營,更成了市民的網紅打卡地、城市的文創新坐標。
摒棄大拆大建,在保留老建筑自身特點和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導入新興產業,以保護式更新的手段盤活低效用地,并使其發揮出其更大的價值,這或許才是我們更想看到的城市更新。
不“廢”一磚一瓦 百年老廠房變身網紅時尚街區
土地,是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的必備要素。當土地的每一分每一寸都有產出、見效益,高質量發展的弦音才會擲地有聲。
那么,如何盤活低效用地,利用好城市里“沉睡”的資源?紡織谷似乎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地處四流南路80號,曾經的老四方片區,帶著些許滄桑感的紡織谷便屹立在此。走進園區,即刻映入眼簾的老廠房、老水塔無一不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有人說,一部青島史,半部在紡織,作為青島的“母親工業”百年紡織曾是這座城市的“根”和“魂”。紡織谷的前身,便是“老青島”口中的國棉五廠。走進園內,高高矗立的老式水塔、上世紀30年代的老廠房讓園區的歷史感更加厚重。它們是百年前青島工業的吟誦者,如今盡管身披歲月的斑駁,但城市更新讓它們又開啟了全新的“藝術人生”。
不得不說,這里是青島最具時尚活力的創意園區。時尚買手節、城市創藝生活節搭建起城市未來生活方式。各路潮人爭相在這里開店,有設計師品牌的集合店,有年輕人聚集的蹦床公園,特色咖啡店、精釀啤酒滿足年輕人的時尚生活。在老墻皮上噴繪的涂鴉,寫滿了青春的不羈,另類的當代藝術作品與過時的老廠房等歷史痕跡相映成趣,仿佛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從小眾打卡勝地到時尚藝術街區,紡織谷利用老國棉五廠饋贈的老廠房,為城市源源不斷地輸出著“生活美學”。誰能想到,不“廢”一磚一瓦,曾經古板的老廠房在保護式更新中變身時尚園區,成了“小紅書”網絡紅人都會推薦的拍照打卡地。
讓新興產業賦能歷史建筑 城市更新才會更有“看頭”
“曾經的國棉五廠,當時是處于廢棄狀態的,后來通過各方的不斷努力,在沒有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它保留了自身的特點和建筑風貌,也保留了一些紡織文化,在這之上注入了新的產業,并面向市民的文化需求,逐漸充實它的功能?!鼻鄭u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理事長宋軍說。
在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中,紡織谷是先行者,蹚出了一條保護式更新的有效路徑。
就像北京的798藝術區,其前身是原國營798廠老廠區所在地。藝術區的名字是由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而來。在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進駐后,空置的廠房重新改造,逐漸發展為了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2020年,798藝術區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園區。
吸引年輕力,讓新興產業賦能歷史建筑,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這樣的城市更新才會更有“看頭”。
今年對于青島的城市建設來說,城市更新絕對是高頻詞,圍繞著歷史城區改造、低效用地建設、居住環境提升等一些城市發展問題,青島按下了城市更新速度的快進鍵。如何寫好這道城市發展的命題作文,盤活青島的老城區、老街區,還需要下一番大力氣。在這場青島市頂格推進的城市更新與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希望還有更多的“紡織谷”成為青島的新地標。